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,前提假设越接近自然事实,科学理论越接近真理。科学就是在前提假设不断接近自然事实的基础上进步的。更重要的是,前提假设越简单,可能越接近自然事实。中国的气一元论用一种物质、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,可能就是那个更接近自然事实的前提假设。
气一元论是这样描述整个世界的:真正的宇宙是无限的,而在这无限的宇宙空间当中连续着统一的一种物质(暂名为气),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,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,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,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,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,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,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,只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。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。
那么这个前提假设可以解决现代科学什么样的问题呢?
第一,它解决了科学与哲学的矛盾。
在哲学上,物质不灭和能量不灭是最基本的原理,可到了科学上,物质竟然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,它不仅可以从有变无成为能量,也可能无中生有从能量转化为物质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按照气一元论,物质是彻底统一的,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,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,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。物质从有变无并不是物质消失了,而是从可观察的有序状态向不可观察的无序状态转化罢了,反过来,物质无有中生,也不过是物质从不可观察的无序状态向可观察的有序状态转化罢了。在整个宇宙当中,物质不灭,它只有聚散,能量不灭,它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流动。
第二,它解决了物质和能量的关系问题。
没有无能量的物质,也没有无物质的能量,物质和能量是有机的统一体。可在现代科学中,物质基础被定义为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,不推不动,能量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。
按照气一元论,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,因此,只要是物质性的存在,它一定是在被压迫中存在,本身就充满着能量,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,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。简单地说,物质是本,能量是它存在状态的一种描述,是一种标量。
第三,它解决了生命的难题。
在现代科学中,万物都是由死的基本粒子组成的,它又是如何组织起来成为生命系统的呢?关键点在哪里?永远无法解释。
按照气一元论,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有生命的,它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紧张地相互压迫与反抗之中,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。之所以有生死,仅仅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,聚为物质系统为它的生,物质系统散开为它的亡。
第四,它解决了普遍联系的难题。
现代科学中的物质基础是死的基本粒子,它们之间既无法屈伸让位,也无法进行物质交换,普遍联系是永远无法理解的。
按照气一元论,统一的物质是活的,它既可以被压缩,也可以向外膨胀,而且物质在空间中是连续的,空间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,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。这样一来,普遍联系就可以在连续物质的周期性聚散当中得到理解。
第五,它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难题。
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了万物的秩序只有单调地走向灭亡。这与自然事实是不符的,在无限的宇宙空间当中,不仅系统的秩序一直稳定存在,而且还有大量秩序的系统由新而生。
按照气一元论,无限的宇宙空间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,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,反抗能量的产生是物质系统秩序存在的基础。
第六,它解决了光的波粒二象性难题。
现代物理学是建立在否定以太观之上的,空间中没有了连续物质,光的波动性就无从理解了。在现代科学中,光的波动性是被机械地定义到光的身上的。
按照气一元论,光是通过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的周期性聚散中存在的,聚(物质涡漩)使它表现出粒子性,周期性地聚散使它表现出波动性。或者说这里的粒子仅仅是一个极为短命的粒子,它迅速产生,又迅速灭亡,周期变换,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进行传递的。
第七,它解决了必然性规律是否存在的问题。
几千年来,决定论一直占据了人类文化的绝对主导地位。可到了现代科学中,不确定原理似乎证伪了决定论,使科学的发展建立在偶然的概率之上,决定论破产了。